全国第一家现代化的视障人阅览室:阅读不止“看”
来源: | 2017-01-12 16:39:35

原标题:阅读不止“看”

2016年12月底是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建馆60周年,而图书馆中的视障人阅览室于2002年成立并对外开放,这是全国第一家现代化的视障人阅览室。

岁末,北京晚报记者走进了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“视障人阅室”。阅览室中有四位视障读者正在阅读、聊天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汤恒舟介绍:“我们有要保障各个群体的社会责任,尤其是视障人士,因为视障人士应该是阅读上障碍最大的一群人了。”

阅览室不大,约20平方米,开放时间只到下午5点或5点半。因为盲文书籍和普通书籍有很大不同,记者看到,视障人阅览室的两面墙的书架上全是黄色的特质纸张的“大部头”,因为凹凸印刷盲文,盲文书又大又厚,像百科全书。期间,一位误闯进来的读者甚至将这里当成了古籍文献阅览室。

视障人阅室的存书并不多,内容多为视障人士所需的法律、心理和生活类图书。因为图书占用空间多,不易存放等原因,阅览室建立了“换阅机制”,即定期与其他的视障人阅览室交换藏书,不断更新。一个书架一排只能放十几本书,而书的每一页印出的字往往不超过五十个,这也为盲人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。

对于视障人士来说,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其实困难比较大,哪怕是简单的几个字的输入都很费工夫。视障人阅室为此特地配备了电脑设备,安装上“阳光语音”系统。记者发现,鼠标所停留的地方,语音都会读出内容,不少视障人士就是在这两台特殊的电脑上学习上网搜索等技能。视障人士时秀清告诉记者“:“今年搞了一个手机阅读的培训,我觉得和普通人基本差别不大了,他们上网、我们也上网,他们玩智能手机,我们也玩智能手机,当天的新闻都能知道。”

视障人士贾先生告诉记者,对于盲文纸书的阅读,视障人士并不是都能接受,但这里对于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的需求和心理的归属感,家住海淀的他来一趟会花费不少时间,但他还是坚持来学习使用电脑、上网、打字等技能。说着,贾先生给记者展示了自己手机的有声功能,阅览室发布的消息通知、活动邀请也都能一一读出来。

视障人士肖焕义告诉记者,2006年,他和几个视障朋友一起来这里:“十多年来,阅览室换了好几任老师,都非常负责任,我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随时给我们找,后来时间长了,什么书在哪儿我都知道了,就能自己找了。”

视障人士时秀清告诉记者,这个阅览室给视障者的感觉是很温馨的,有家的感觉。“它在一个角落,很安静,丰富了我们视障人士的业余生活。视障人士的活动特别多,很多讲老北京的故事,还有北京的变迁,我还帮馆里组织了两次视障人士的联欢会。”

陈基是视障人阅览室的忠实读者,后成为西城区图书馆的帮扶对象。陈基从阅览室建立起就经常到这里看书,与工作人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后因年纪原因,不能来馆,工作人员就承担起了为他送书上门的工作。因为陈基老人无儿无女,生活困难,大家便将他纳为帮扶对象,全馆职工轮流定期为其打扫卫生、送去节日的祝福,并每年为其过生日。“我们所有馆员都是认识他,这些年每一代新来的图书馆员,每逢他过生日、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他。”汤恒舟说。

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陈梦溪

精彩推荐